摘要: | 丘腦(Thalamus)是人類大腦位於間腦中最大的深部灰質核團結構,在神經 解剖學上是由許多具有具專一性腦區及結構連結的丘腦核區(Thalamic nuclei) 所組成的複合式結構。丘腦在大腦功能上扮演著負責調控各大腦結構間神經連結 與訊號傳遞的重要角色,而近年來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丘腦在多種神經與精神 性疾病的致病機轉中皆佔有一席之地。然而,現今大部分針對丘腦所進行的非侵 入式磁振擴散張量影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研究皆容易受到丘腦因 各核區在解剖空間分佈以及功能上的特性而受到影響,導致研究結果失真或缺乏 可信度的狀況發生。另外,針對特定丘腦核區的功能性研究,在實際執行上也時 常缺乏一簡易、精準、實用的丘腦核區切割法來輔佐研究的進行。特此,本篇研 究設計出以擴散影像神經追蹤術(diffusion tractography)為基礎的丘腦核定位術 來簡易而準確的定位丘腦核區的丘腦前核(anterior thalamic nucleus)。丘腦前核 在巴貝茲路徑(Papez circuit)上居有樞紐的地位,這個路徑為掌管人類記憶的重 要傳遞通道,基本上由顳葉海馬迴(hippocampus)將與記憶相關之神經訊息經由 乳突核(Mammillary body)傳遞至丘腦前核,待神經訊息經丘腦前核整合調控後 再投射至帶狀迴(Cingulum),最終再轉遞回海馬迴,形成掌管記憶的神經迴圈。 本研究先嘗試使用約束球形反褶積神經追蹤術(Constrained spherical deconvolution tractography)來在健康人腦中完整重建巴貝茲路徑,並利用乳突核 丘腦帶狀迴路徑(Mammillo-thalamo-cingulate tract)來精準定位丘腦前核的位置。 接著,利用一般擴散張量影像神經追蹤術(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使用相 同技巧來量測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患者之丘腦前核的擴散張量影像參數,如不等項擴散指標(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與單純不等向擴散係數(pure anisotropy diffusivity)等,並觀察 這類患者與正常控制組間的丘腦前核擴散張量影像參數的差異,且同時比較兩組 對象的記憶表現分數以及其與擴散張量影像參數的相關性。我們的統計分析結果 顯示,有記憶方面缺損的原發性常壓水腦症病人組在接受治療前,其丘腦前核的 擴散張量參數有顯著的代償性增加。另外,有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組在術後追蹤 的數值顯示,其丘腦前核的 FA 值有恢復到正常值範圍的趨勢,而這現象與記憶 分數相關。我們認為大腦與丘腦在代償調整腦功能受損的現象可使用磁振擴散張 量影像技術來評估,而此技術也可應用於瞭解腦與丘腦間的相互調控機制以及丘 腦與其他不同疾病的病程相關性。 |